民间文学0002嫘祖养蚕 传统戏剧0002夏县蛤蟆嗡 传统美术0003柴森宫灯 传统戏剧0002弦儿戏 传统技艺0003鲁因手工挂面 传统技艺0003石桥庄手工布鞋 民间文学0002大禹的传说 传统祭祀0002Ⅹ-26禹王庙会 民间文学0002司马光的传说 传统医药0001敷之康骨病疗法 民间文学0002介子推的传说 传统音乐Ⅱ-14禹王锣鼓 传统医药0001敷之康骨病疗法 传统技艺0003秦家埝柳编 |
东浒村的祥韵锣鼓以“大鼓套小鼓、单人击双鼓”传统特色在全县锣鼓大赛中荣获“金奖”,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,借力山西省锣鼓协会在禹王组建专业培训班。 东浒村的祥韵锣鼓以“大鼓套小鼓、单人击双鼓”传统特色在全县锣鼓大赛中荣获“金奖”,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,借力山西省锣鼓协会在禹王组建专业培训班。 卫夫人,名铄,字茂漪,自署和南,生于晋武帝泰始八年(272年),卒于晋穆帝永和五年(349年),河东安邑(今山西夏县)人,东晋女书法家。卫氏家族世代工书,卫铄夫李矩亦善隶书。卫夫人师承钟繇,妙传其法。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书,卫夫人是“书圣”的启蒙老师。 卫夫人的传说源远流长,主要流布于其故地山西夏县尉郭、苏庄一带。关于卫夫人的生平故事,《山西书法通鉴》、《山西历史人物传》、《点击中国书法》等十多种书籍和史料中均有记述。在民间,卫夫人的传说主要源于私塾、学堂、小学,通过老师传给学生,学生传至家庭乃至社会。 卫夫人学书求变求新,她规摹钟繇,深得“汉隶”笔法,参以卫氏家传之风,融会贯通一体,善长隶书和正书。关于她的传说、故事,夏县当地主要流传有:《卫夫人学书》、《卫夫人与“墨汁雨”》、《笔阵图与黑龙潭的传说》、《玉石白菜》、《卫夫人与画鹅点睛》、《卫夫人慧眼识羲之》等。卫夫人学书、授徒、创新的传说故事有极强的凝聚力,对激励广大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,树立正确的人生观,以科学的精神,求实的态度,奋发学习,积极进取,健康成长,必将起到有益的引导和促进作用。 相传在三皇五帝时代,河东夏县西阴村有一猎户人家。猎户妻子早年病亡,膝下留有两个女儿,大女嫘祖,小女雪花。人常说,深山出俊鸟。姐妹俩虽出生在穷乡僻壤,却出落得冰肌玉肤白如脂,眉清目秀,人见人爱猎户每天上山打猎为生,姐妹俩在家扎花绣朵,描龙绘凤,做些女红,父女们相依为命,日子倒也幸福和美。 有一天,猎户又上山去了。正午时分突然乌云密布,电闪雷鸣,暴雨骤降,四山迷蒙,一霎时门前的山洞里洪水滚滚汹涌奔流。姐妹俩惦念父亲坐立不安,焦虑万分,嫘祖不由地流出悲伤的泪水。这时,她家喂养的小白马也仰起头"咴咴"直叫,嫘祖走过去摸着马脖子说:"你莫非也在惦念着主人?"小马好像听懂了她的话,点了点头。嫘祖便说:"白马呀,你要是能奔向深山,把我爹接回来,我把最好的精料送给你吃。"小白马温顺地舔着嫘祖的手摇了摇头。嫘祖想了想又说:"白马呀,你要是接回我爹,我就和你成亲。"不料螺祖话音刚落,小白马一声呼叫,冲向雨雾之中。 不到一个时辰,小白马驮着猎户回到家中。嫘祖和雪花忙着给爹换湿衣,烧姜汤,猎户感慨地说:"我被山洪围在峭岩山上,要不是小白马腾沟越涧救我回来,我恐怕会困死在山上。"这时小白马又"咴咴"叫了起来,嫘祖忙舀了瓢精料倒进槽内。可是小白马一口也不吃,只是含情地望着嫘祖嘶叫。猎户觉得奇怪,便问小白马是怎么回事?嫘祖恍然醒悟,红着脸说:"刚才为了救爹,我许下与白马成亲的诺言,莫非小白马要我兑现诺言啊!"猎户听言大怒:"胡闹,这人畜怎能成亲?"说着拉弓搭箭,竟把小白马射死,并剥下马皮搭在屋外爱墙上。 第二天雨过天晴,猎户又上山打猎去了。嫘祖望着马皮又羞又悔又伤心,便把马皮平铺在院内,她跪在马皮前流着泪说:"小白马啊!怨我不义,害了您的生命,今番不能如愿,来世一定报答。"这时,雪花从屋里走出,气呼呼地走到马皮上,边用脚踩边骂:"好你个畜牲,真不知羞耻!还想和我姐姐成亲,我叫你成亲!叫你成亲!"雪花正踩得起劲,忽然平地卷起一股狂风,马皮把雪花紧紧裹住,腾空而起,飘扬而去。 数年后,黄帝打败蚩尤,各地纷纷送来宝物庆贺。嫘祖也向黄帝献上蚕丝,黄帝手捧洁白柔软的蚕丝,望着如花似玉的嫘祖遂生爱慕之情。猎户高兴地允下这门亲事,嫘祖便与黄帝结亲,成为夫妻。 嫘祖虽然成为皇后,却不丢农家本色,到处教民种桑养蚕,由北方传到南方,后又传到国外。夏县西阴不仅是养蚕业的发源地,也是我国丝绸之路的总起点。 禹,名文命,亦称大禹、夏禹、戎禹,与尧、舜并列为传说中的古圣王。禹受封于夏,他的部落因此称夏。大禹因平治洪水有功,受舜禅让为天子,后传位于子启,开创了我国君主世袭制,故称其是夏朝的第一代君主。《史记?夏本纪》载:“禹为华夏族首领,建都安邑。”大禹是华夏民族在神州大地奠基立国的一位伟大先祖,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之一。几千年来,围绕大禹衍生出了丰富的传说,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禹祭祀文化。千百年来,大禹治水“三过家门而不入”和吃苦耐劳、克己奉公的忘我精神被传为佳话,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展现了我们祖先与洪水作斗争的生动画面,体现了劳动人民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,鼓舞着历代劳动人民。民间视大禹为治水英雄,称其为“河神”,在山西沿黄河一线分布着诸多河神庙,适时奉祀。古禹都安邑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夏县,地处秦、晋、豫三省交汇处。禹王庙是禹都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传统社会官方公祭大典和民间庙会活动的重要场所。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,人们赶庙会、打锣鼓、跳舞蹈,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。 禹的杰出贡献,对中国历史的演进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。禹王庙几千年祀典相继,是后人学习大禹明德,弘扬大禹精神的明证,对中华民族起着无可替代的凝聚作用。禹王祭典的制度和礼仪,包括祭品、祭器、祭乐、祭舞和祭文等,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信息。加强对大禹祭典的保护,对传承中华悠久的传统文化有重要的历史价值、人文价值和学术价值。 |